來源:民生網2020-11-16 17:45:24
幾張凳子圍繞著簡單的茶幾整齊擺放,一面鮮紅的黨旗張貼在客廳正中的墻面上……11月13日上午10點,在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十街坊19號樓,年過九旬的抗美援朝老黨員楊壽豐在家急切地等待著 “紅橋家庭黨校”的校長及教員來自家開的這堂關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的課。
“楊師傅,我們來了。”沒一會兒,酒仙橋街道紅霞路社區“紅橋家庭黨校”校長、78歲的老黨員宋振華領著幾名教員先后進屋。
“來來來,大家快坐。”年邁的楊壽豐熱情招呼,“我行動不方便,但十九屆五中全部精神學習不能耽誤,等會兒你們多講,我盡量搞好服務。”
“您別客氣,紅橋家庭黨校就是一個陣地,咱們把平時工作忙、腿腳不方便的黨員聚在一起,大家不僅要共同學習黨的方針政策,還要談談社區的建設問題,這里就是支部黨員的第二個‘家’。”宋振華一邊接話,一邊把嶄新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學習資料發給每名到場黨員。
一切準備就緒,幾分鐘后,課程進入主題。“今天,我們首先一起在“學習強國”平臺上觀看一下關于十九屆五中全會報道的視頻,通過學習,大家談談認識。”在和社區工作人員溝通后,“校長”宋振華簡單明了地作了開場白。
“要談認識,大的理論我談不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了,作為一名老黨員,一心想好好學習,但歲數大了,自己學習會議精神有難度,參加集體學習又不方便。感謝“紅橋家庭黨校”“送學上門”活動為我講解會議精神,真心感謝組織,讓我們這些年紀大的同志及時了解黨和國家大事。”楊老第一個發言。
“是啊,咱們社區老人多,年輕人又忙工作,如果沒有“紅橋家庭黨校”這個平臺,很多黨員就少了了解五中全部最新精神政策、交流思想的平臺。”大家紛紛表示贊同。
“黨校辦在居民樓棟內,黨課開設到黨員家中,讓社區黨員步行10分鐘之內就能上黨課。”是紅霞路社區開設“紅橋家庭黨校”的初衷所在。“紅橋家庭黨校”打破傳統集中式學習、開會的教育模式,根據就近、就便、高效的原則,通過選取組織活動能力強、作用發揮好的黨員,在其家中建立活動陣地,吸納周圍黨員及居民,開展黨內組織、學習培訓、民情懇談、居民說事等活動,使社區黨員特別是老黨員,像在鄰居家串門一樣,輕松方便的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交流心得體會,接受黨性教育。這是基層黨建工作方式方法、工作載體創新的有益探索,是破解基層黨組織“集中開會難、活動開展難、學習培訓難”問題,打造黨員民主管理、黨員教育、黨員發揮作用和基層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作用新載體。